《綱要》強調,樹立質量發展綠色導向。開展重點行業和重點產品資源效率對標提升行動,加快低碳零碳負碳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高耗能行業低碳轉型。全面推行綠色設計、綠色制造、綠色建造,健全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大力發展綠色供應鏈。優化資源循環利用技術標準,實現資源綠色、高效再利用。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推動建立國際互認的碳計量基標準、碳監測及效果評估機制。建立實施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標準體系。建立綠色產品消費促進制度,推廣綠色生活方式。
《綱要》同時指出,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深入推進可再生能源、資源建筑應用,實現工程建設全過程低碳環保、節能減排。

中央定調新能源
這不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雙碳等關鍵詞首次出現在中共中央 國務院層面的行動綱領。2022年12月19-21日,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提及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抽水蓄能、電化儲能等,敲定了2023年新能源發展基調。
會議要求,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加快新能源等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抓住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過程中孕育的新機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相關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加速大型地面電站項目落地。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對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特高壓線路輸送、電力系統的升級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促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積極有序發展光能源、硅能源、氫能源、可再生能源”。2022年12月9日,國務院副總理韓正表示,要把促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十大報告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推動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清潔低碳轉型。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力度,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統籌水電開發和生態保護,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加強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確保能源安全。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
雙碳戰略下,光伏將成主角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也多次表示,大型風光基地建設是“十四五”新能源發展重中之重。國家發改委已下發第一批(97GW)、第二批(450GW)共計547GW的風光基地建設指標,第三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指標也有望在2023年下發。
工信部部長金壯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要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壯大新能源汽車產業,全面提升光伏產業競爭力及推動船舶行業高質量發展。
2023年2月4日,國家級綠色交易所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儀式上,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易綱表示:2021年,人民銀行推出了碳減排支持工具,按照市場化原則,為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和碳減排技術三個領域內的企業提供1.75%的優惠利率貸款。目前,碳減排支持工具發放再貸款超3000億元,支持商業銀行發放碳減排貸款5100多億元,2022年帶動碳減排超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為了響應國家“雙碳”戰略,中國華能、國家能源集團、中國華電、國家電投和中國大唐等五大發電,六小豪門,以及地方國企都在加大新能源產業投資。2月7日,中國華能召開2023年新能源建設推進會,靠前安排200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實現實體開工和施工準備,全年新能源開工3000萬千瓦以上。
國家能源局在2023年能源工作會議上表示,2023年,風電裝機規模達4.3億千瓦左右、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達4.9億千瓦左右。兩者累計裝機達9.2億千瓦,其中新增裝機將達1.6億千瓦,同比增長超33%。
截至2022年底,我國風電裝機3.7億千瓦,光伏裝機3.9億千瓦。這意味著2023年風電新增裝機目標為6000萬千瓦(60吉瓦),光伏新增裝機目標為10000萬千瓦(100吉瓦)。
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電力工業統計數據,2022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8741萬千瓦。這個數據雖然與國家能源局2022年6月份在央視透露,光伏項目在建121GW,預期并網108GW的目標有一定差距。但眾所周知,2022年光伏裝機低于預期,主要由供應緊平衡導致全產業鏈價格上漲,一批項目被推遲建設所致。2022年底,市場上供應緊平衡的格局已經有所緩解,預期裝機需求將出現強勁反彈。
目前,市場普遍預計2023年將是光伏最繁榮的一年,全球新增裝機將達250-350吉瓦, 國內新增裝機將超過100吉瓦。東吳證券預計,2023國內光伏新增裝機將達140吉瓦。
著名經濟學家任澤平曾多次發文力挺新能源。他說,“現在不買新能源就像二十年前沒買房”。新能源相關產業是未來中國經濟最有希望的,最具爆發力的領域。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表示,碳中和是人類未來二三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最偉大的轉型,沒有之一,是唯一!
他認為,光伏發電資源充足,轉換效率相對最高,將會占據未來可再生能源來源的百分之六七十甚至更高,成為未來可再生能源中的主角。